2. 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公共资金实行审计全覆盖、对国有资产实行审计全覆盖、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3. 我国审计发展战略阶段模型。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审计发展战略具有不同的模式,我国审计战略发展经历了以行政命令为指导的审计发展模式,以依法治国为指导的审计发展模式和以社会责任为指导的审计发展模式。以社会责任为主导的审计发展阶段是国家治理逐渐向以民主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演进。这个阶段更加注重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审计监督,以推进民主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4. 國家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以社会责任为指导的审计发展战略模型的设计,首先考虑了新常态下国家治理对审计职能的要求,然后从高压反腐、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绩效履行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实现审计监督对象的全覆盖,具体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使用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各部门和单位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业务活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审计。 (二)完善审计法治建设的实现路径 1. 国家审计独立性模式的实现路径。我国理想型的政府审计机构应该不属于任何国家机构,独立于政府、人大和法院之外,单独形成国家政权的一个分支。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三权之外,是具有自治权的部门,只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国家审计署既不属于立法部门,也不属于司法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的财政监督机构,只对法律负责和作为顾问,为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帮助。
2. 理想的审计执法模型的构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审计的业务方向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结构调整。理想状态下的审计执法,将审计单位界定于国家权力机构的顾问和监督者的角色上。审计机关查出的财政违规问题将协同纪检监督部门共同处置;查出的专项审计问题将协同各部委共同处置;查出的经济效益问题由审计部门提出改进建议方案,各单位自行消化提高;查出的内部控制问题由审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限期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通知相关单位复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