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茶叶都是我国向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资之一。据陆羽《茶经》记载,茶树喜温。因此茶叶种植不规范等情况是导致其质量及销售水平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茶叶种植较为分散,且南北差异较大,栽培技术在各地区均有一定不合理的状况出现;因此,优化种植方案,强化技术投入是提升茶叶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向。
1 山区茶叶栽培技术分析
1.1 提升茶叶种植水平
茶叶种植技术受到茶树生产状态的直接影响,为保证茶树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需结合当地土壤情况,对不同品种的茶树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其中茶叶种植园地貌、土壤湿度、土壤厚度、天气等属于主要因素,在进行栽培管理的过程中需保证肥力及水分。需提前进行地理考察,选择适合茶树生长的地质,深翻土壤,采取科学化的种植方式,保证茶叶品质。工作人员需具备专业性,给予茶叶种植园科学合理的管理,做好日常灌溉、除虫、防旱防涝、采摘及加工;保证茶叶持续生长。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规划,利用测土配方进行施肥操作,滿足茶叶生长所必须各种微量元素,提升光能利用率,强化茶树群体对于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科学修剪枝叶,避免蒸腾过强。
1.2 引入优良品种
在保证培育结构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可选择性引入优良品种,提升其产品质量,从而达到高效的经济收益。引入新品种时需调查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保证存活率,避免某些品种因生存习性的差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为茶树的生长习性较为敏感,因此需保障茶园远离污染源,包括空气污染及水污染,茶叶加工区及种植区需保持一定距离,保证茶叶生长的安全性。
2 加强山区茶叶管理技术水平
2.1 山区茶园的环境管理
山区茶叶的技术管理应以土壤基础为主,包括对茶叶土壤的耕耘及茶园覆盖等问题,茶树种植土壤需保证每年4次的浅耕次数,每年进行1次综合性茶园护理,进行除草、翻土,在10cm表层土壤深度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更换茶树根部30cm土壤,保障其土壤肥力;进行深耕操作,每年最少保持1次。待绿肥成熟后进行埋青操作,保证茶园湿度及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科学的保水手段,定期对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试,并采取必要措施。覆盖物不能含有污染物,禁止使用农用化学改良药剂,另外需进行科学化的茶树施肥管理,选择有机肥为主,不可选择化学肥料,观察其是否出现高温发酵、堆积隔热等状况,严把标准质量,以保证茶园环境的安全性。
2.2 病虫防害管理
由于茶树的生长习性较为脆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病虫防护,由于山区环境的影响,无法完全消除虫类灾害隐患,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可以抗病虫较强的品种为主,在不同阶段搭配品种,避免病虫生物链的形成,合理密植。可选用单行双株种植的形式进行栽培;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用,以提升对病虫的抵抗能力。秋后定期修剪茶树枝叶,保证茶园通透,避免粉虱类害虫出现。可分为多次采摘,从而减少螨类及茶蚜类危害,清除杂草,进一步清理病虫生存环境。当害虫灾害出现,可利用其天敌昆虫及农用抗生素进行治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有效杀灭,严格控制剂量。
2.3 修剪管理
需根据茶叶生长情况进行修剪处理,包括轻度修剪、重度修剪及定型管理,通过轻度修剪达到保障树冠最佳生长状态的目的,通过重度修剪可达到茶树再造树冠的目的;定型管理有助于确定树冠基础,保证茶叶拥有持久性生命力,科学采摘茶叶,有利于其持久生产,保证茶树本身营养。
2.4 采摘管理
根据茶园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采摘,需保证采摘时茶叶质量已达到市场标准,且采摘过程能够促进茶树营养再生长。按照企业制度及市场标准进行采摘,四季采摘均有一定差异,尽量避免提前采摘。如春季有提前采摘的必要时,需从小开面开始,中开面结束,保证其科学性,种植人员需控制茶树生长状态,解决采摘后持续性问题,将茶树质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3 结语
随着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及饮品的需求量日益提高,茶叶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需综合山区种植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达到市场标准,从而为山区茶叶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帮助。
原文选自龙源期刊网:农业与技术